历史渊源-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传统技艺-项目资源库-
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资源库 >> 传统技艺 >> 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 >> 历史渊源
民间文学 传统音乐 传统舞蹈 传统戏剧 曲艺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传统美术 传统技艺 传统医药 民俗
【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 历史渊源

      东晋元熙二年(420年)黄圃已涉人迹。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香山立县,黄圃属香山县古海乡。明初(十四世纪中后)形成聚居地“五古坊”——北头坊、灵会坊、鼓楼坊、三社坊、后岗坊。从清末到民国期间,黄圃经济除了传统农业之外,以米机为盛,以及传统手工技艺等为主。黄圃飘色和黄圃腊味是清末民初当地最突出的两大特色文化。每逢庙会、诞社喜庆,均有出飘色、扒龙船、打醮唱戏、七夕聚会等民间艺术节目上演;每到入秋季节,民间就有腌制晾晒腊味的习惯。

      黄圃腊味由当地百姓王联盛(人称老洪先生)首创。王联盛生于道光丙申年(1836年),他将卖粥剩下的粥料切成粒状,掰猪粉肠衣装填后,以草绳分段绑扎,悬挂于坊间烧猪炉中,用余热烘干。如法炮制的腊肠广受食客欢迎,从此开始了广式腊肠的生产。之后,王联盛制作黄圃腊味的传统手工技艺传给了儿子王炎明,再由王炎明传给了自己的儿子王锦全,又由王锦全传给了儿子王汇财,再由王汇财传给了侄子王献章,王献章将黄圃腊味的传统手工技发扬光大,创办了大型腊味生产厂家制作传统腊味。

      在黄圃,还有一批传承人继承了黄圃腊味的传统手工技艺,并在推动广式腊味的生产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其中,1897年出生的王添(现已去世)曾在广州的“广安”和“东昌”等著名的腊味商号做师傅;还有王德明、王社带、王拱望、刘九、刘敦、黎敦潮、黎炳联、黎元财、何世友、李龙、王珠宝、黄均洪、王大篸等均是广州的沧州(皇上皇前身)、东昌、八百载、唯一(金麒麟前身)、信丰、佳栈、巧然、有然、王甘然、亚洲、美都、王旗馨以及黄圃永记、元栈腊味铺的老板或师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州著名的腊味品牌“皇上皇”(前身是东昌)其师傅是黄圃人,连名称也是黄圃灵会坊人何念富所起。

      自从黄圃腊味诞生以来,就受到百姓的欢迎。到清末民初,黄圃腊味在中山黄圃以及邻近的广州、佛山一带已十分风行,并涌现了许多由黄圃人创办或者是担任制作师傅的广式腊味商号。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广式腊味已成为深受省港澳和世界各国华人的喜欢的传统食品。

 


当年黄圃腊味师傅被梧州聘做指导的用工协议。

   
      黄圃腊味诞生于民间,一直以民间的批发零售为主,随着黄圃人将传统的手工技艺的发扬光大,在广州、佛山乃至世界各地创办腊味商号担任主要制作师傅,大大推动了广式腊味的生产发展,黄圃腊味从过去的腊肠、腊肉、腊鸭等少量品种,发展至现在50多个品种,涵盖禽、畜、鱼类等各种腊制加工。制作工艺在大部分保留手工技艺制作、晾晒与炭火烘干等传统做法之外,近年也有加入了半机械化生产,使黄圃腊味的生产更加向前发展。黄圃腊味的生产销售占全国市场的60%以上份额,年产值达到8亿多元。

传承人
展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