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渊源-咀香园杏仁饼传统制作工艺-传统技艺-项目资源库-
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资源库 >> 传统技艺 >> 咀香园杏仁饼传统制作工艺 >> 历史渊源
民间文学 传统音乐 传统舞蹈 传统戏剧 曲艺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传统美术 传统技艺 传统医药 民俗
【咀香园杏仁饼传统制作工艺】- 历史渊源

      中山自南宋(1152年)立县以来,经济得以逐步发展。及至明末清初,毗邻港澳的中山迎来了商贸繁荣时期,其时,也吸引了中原地区文人墨客迁居香山,中原文化与中山的岭南文化传统习俗相融,形成了中山独特的起居饮食习俗。从清末民初开始,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山商贸逐渐低落,但是,百姓的传统生活习俗却一直沿袭下来。比如为家中长者祝寿的习俗,就一直被民间所重视。

 

 

  
      清光绪末年,香山县兴宁里8号有一书香世家——萧友柏,家道日渐衰落。时值其老夫人寿辰,萧柏友为经济拮据而难以招待亲友而发愁。其家中婢女潘雁湘(籍贯顺德,自梳女,曾跟糕点师傅做帮工),在萧友柏的妾侍林大姑指导下,采用绿豆粉、用糖腌制过的肥猪肉片,精心制作绿豆夹肉饼用作孝敬老夫人之用,并以此招待宾客。此饼入口甘香松化,肥而不腻,咀嚼之有杏仁香味,宾客品尝后,赞不绝口。从此,绿豆夹肉饼成为了节日送礼招待亲友的佳品,因其形状似杏仁和有杏仁香味,故称杏仁饼。后来,主人萧友柏,向时任香山知县的覃寿堃呈奉该杏仁饼,知县品尝后大加赞赏,当即挥毫写下“齿颊留香”四字。

      萧家为帮补家计,1911年,咀香园杏仁饼开始了作坊式生产,并使婢女到泰东戏院等叫卖,广受欢迎。民国七年(1918年)因政府规范工商税收,萧家正式进行工商登记生产杏仁饼,店号“咀香园”;1928年注册商标为“玫鹤牌”,又名“梅鹤牌”,产品全部零售,后来,港澳同胞、海外华侨也来光顾,并通过香港“金山庄”批发往北美洲、东南亚,使咀香园声誉更佳。在萧柏友逝世后,其儿子萧干伟接管咀香园饼店生意,并于1930年更换新的营业执照。1935年,咀香园杏仁饼获美国檀香山国际食品博览会“金鸡奖”。1956年,国家对咀香园饼家进行公私合营成为糖果商店咀香园加工场,萧干伟担任车间主任一直到1961年病逝。后来,该企业历经改制,如今的咀香园食品有限公司继续生产咀香园杏仁饼。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海外市场。2006年,“咀香园”被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

 


咀香园杏仁饼最初使用的杏仁型饼模

 


民国时期咀香园使用的账簿

传承人
展馆
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