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长洲扒仙艇习俗-民俗-项目资源库-
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资源库 >> 民俗 >> 长洲扒仙艇习俗 >> 基本内容
民间文学 传统音乐 传统舞蹈 传统戏剧 曲艺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传统美术 传统技艺 传统医药 民俗
【长洲扒仙艇习俗】- 基本内容
      一、赛仙艇的程序与仪式
      (一)比赛季节与地点
仙艇的比赛时间原来是定于每年的端午节,但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又不规限于端午节当天。据村里的老人回忆:“以前我地得闲就会扒出去玩一下,一般多在端午前后举行。”此时节之所以为“仙艇节”,除了因为祭祀的遗俗和宗教意识使然,还有这个时期是农闲季节以及水流相对适宜等客观原因。

      由于仙艇是长洲的地方特色民俗,通常只会在长洲村内举行。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娱乐活动选择的日益丰富,扒仙艇作为一种日常的体育竞技或娱乐活动已经日渐式微。所以它仅仅保留了原来的民俗功能而丧失了其作为日常娱乐的功能,人们也只能在端午节当天才能看到长洲人扒仙艇了。而且这天的盛会是政府主导和民间自发的共同结果。而比赛的地点也仅定于长洲北部的狮滘河上举行。

      (二)参赛队伍与选手
      首先扒仙艇的参赛队伍(通常是以村或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组队)会对每一艘艇都起一个响亮的名号,多选择“龙”、“腾”、“飞”、“仁”、“麟”、“气”等代表着吉祥、积极、向上等正能量的字眼,以其分别作为各个队伍的字号。至到2004年,长洲共有西村的“腾”字号,北村的“飞”字号,中心村的“仁”字号、“龙”字号、“麟”字号以及集体公司的“集”字号合计四支队伍六艘仙艇。
各比赛队伍以一张仙艇出赛,每张仙艇20名选手,俗称“扒仔”(“仔”在广东方言中是对男性的通称,因为扒仙艇的都为男性,自然就是“扒仔”了),其中设队长一名。


仙艇所用的扒有两种规格,分别叫长扒、中扒,艇上不同位置的扒仔使用的扒不一样,
扒面会用黑漆书写有繁体“飞”、“龙”、“腾”等字号。

      关于参赛队伍的选手还有个规则:就是每艘参赛仙艇上必须有该所在地或该单位年纪最大的一名男性长者坐阵——全程比赛均与队员同坐艇上。例如2004年参赛的四支队伍:西村队“腾”字号仙艇队长黄满堂、长者黄祖林;北村队“飞”字号仙艇队长黄淦泉、长者黄监泉;中心村队“龙”字号仙艇队长黄润祥、长者黄佬三(人称“三叔”);集体公司对“集”字号仙艇队长黄沛恒,长者黄显球。

      过去扒仙艇还会在每艘艇上放置小孩一名帮忙“戽水”(把溅到艇格里的积水舀出),以减轻艇身的重量,助其取胜。但近年来,考虑到安全问题,在比赛中取消了这个角色(而且比赛主办方和参赛方认为,减少一个小孩,也一样是减少了艇身的重量),只保留了长者坐阵这一传统。艇上的人员保持在18-20人。

      (三)赛前的落水仪式
      1、赛前装点:出赛的前一天,每个扒会扎上红花。艇底会贴上一张书写着“进水大吉”的红纸,并用绸布缠绕船头,扎出一朵大红花,俗称“船红”,象征开门红、红红火火、鸿运当头等美好寓意。还会在艇的首尾分别插上写有本艇字号(繁体字)的彩旗。


仙艇下水前,扒手在仙艇船头扎上红花

      2、选手抬艇:比赛之前会举行落水仪式,先由参赛选手把仙艇抬到落水仪式所在地——翠景桥脚。

      3、主礼致辞:过去是村中德高望重的族长或有学问的读书之人担任此项工作,现在改为主要是当地行政领导担任。

      4、祭祀酬神:准备方桌一张,上盖大红台布,放置香炉、烛台,点大香、燃红烛(香烛数量与参赛队伍数量一致),斟茶酒、摆新牲。参赛队伍们代表村中百姓集体叩首跪拜,一来是为过去的一年酬谢神恩,二来是祈求庇佑来年风调雨顺、宗室兴隆、村族昌盛、国泰民安。祈愿完毕化元宝、奠茶酒、辞神。


仙艇比赛前的祈福仪式

      5、蘸拂仙水:酬神过后,会由队长用象征着吉祥的柚子叶蘸拂清水浇洒于艇只,象征艇让仙水滋润过之后,便是沐浴神恩,得到神灵的庇佑,扒艇安全,活动顺利。通常队长边蘸拂、浇洒仙水的时候会便念叨一些吉祥语和祝福语。

      6、响鼓鸣炮:响鼓,之后是舞木龙和舞狮狮助兴、鸣炮开光(跟讲话致辞一样,过去是村中德高望重的族长或有学问的读书之人担任此项工作,现在改为主要是当地行政领导担任,鞭炮规格和数量最少是100万头以上的长炮外加100盆小排炮)。

      7、正式落水:以上仪式完毕,随着“炮仗一响,黄金万两”的吉语祝福进入到正式落水的程序,原来择定的良辰吉时也刚好到了当天的水位最高时分最适宜落水之时。队员们负责将各自的参赛仙艇抬到水上,放置平稳并入座其中,待选手们全部就绪完毕,即可开赛。


仙艇下水仪式

      (四)比赛规则
       长洲赛仙艇与小榄的赛龙艇和东凤的五人飞艇相比,共同点都是以速度快者为胜。但在赛程规则上又稍有不同:

      1、赛程与用时
      赛龙艇和五人飞艇通常要用时3-4小时,而长洲赛仙艇的用时较短,约1-2小时,赛程约为500-1000公尺/单程,整个赛事须完成往返双程,即1000-2000公尺。

      2、分号与立标
      比赛当天,众选手在岸上集合,队长代表到比赛组委会指定地方报到,按先到先得的先后顺序依次分得一个号码牌(写有号码的小旗),代表几号艇(各堡的艇、扒及其字号“龙”、“腾”、“飞”、“仁”、“麟”、“气”是不变的,但每年的艇号是可以变的,因报到时间的先后而有所变化)。
同时,组委会在河中间立下标记,这既是赛程的起点,也是赛程的终点。标记与对岸的距离视乎当年比赛所取的赛程,如:当年整个赛事以2000公尺比赛,那么,就需要在离对岸1000公尺的水面设立标记,因为是双程赛制。待一切仪式完毕,水位达到最高,已下水的六艘仙艇已标记为界,一字排开。选手就绪,静候裁判发令。 

      3、发令与开赛
      坐在对岸的裁判挥旗,即代表宣布开赛。各艘仙艇齐心协力地扒到对岸,争相竞渡。仙艇行驶的线路比赛规则上不作具体规定,但一般都是取直线行驶为距离最短且最为省事。


狮滘河上仙艇竞渡

      4、转艇与夺标
      艇只驶到对岸后,需转艇回程。因为仙艇不像龙舟,没有龙头、龙尾,故也不用分艇头、艇尾,这就在“转艇”这一环节给了仙艇与龙舟相比,更为灵活的空间:仙艇既可以通过调转艇身而完成转艇的环节,也可以通过选手集体转身调整坐位的方向而完成转艇的环节。
一般而言,前一种方法比较稳妥,但耗时较长。后一种方法,更为省时省力,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要求所有选手动作在转身的动作划一、速度一致,对团队的协调和默契有比较高的要求。否则就有导致艇身翻侧的危险。具体选取哪一种方法视乎选手们的熟悉程序,在比赛前商量决定。

      各艇往往会在转艇的环节而拉开距离,回程是较为关键的一程,让万众一心夺标的比赛气氛更为热烈。只要艇身一达到所设定的标界(无须整只艇全部越过)便为胜,裁判便会在对岸扬起写有该艇号码的小旗,示意该艇的获胜获得大会的认可。

   (五)赛后分食与奖品
      过去物质相对紧缺的年代,赛后对参赛选手的犒劳仅仅是从村中筹集而来的各类食材(磨碎的粘米、南瓜、肉沫等)混在到一起熬煮成被当地称为“番瓜糊”的一种稀饭。但简简单单的“番瓜糊”却凝结了村民们对扒仙艇比赛的认同与支持、对扒艇选手敬重与爱护以及村中团结协作的良好风气。

      现在,赛后的聚餐代替了过去的“番瓜糊”。视每年的经费(含政府拨款和民间筹资)的不同,聚餐与否及其标准都有所不同,本着丰俭由人的原则,但一般都会有烧猪肉、烧酒等简单而又适合选手们的饮食习惯的奖品分发给参赛选手。通常每艘仙艇会有一只重达30多斤烧猪,也就是说“太公分猪肉”每个选手大约会分得一斤多的烧猪。分烧猪也象征红红火火,有着猪笼入水、盘满钵满的美好寓意。

      二、仙艇的保管与日常维护
      (一)存放场所
      对于仙艇的保存场所,考虑到存放环境及利于运输等因素,最终将长洲仙艇存放位置设在长洲全民健身广场翠景桥底。西区办事处拨款把仙艇放置的地方四周围蔽起来,并焊了铁门配了锁、安装了电灯等,挂上“长洲仙艇”的牌匾。这样一来,可以保证通风透气、阴凉干燥的环境,让仙艇得到很好的保护;二来让过往的人们可以透过铁丝网一睹“仙艇”的风采,起到了一定的陈列、展示作用;三来又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谓三全其美的办法。

      (二)存放方法
      平日里的仙艇是倒扣着存放的,即艇底朝上、艇面朝下,且用焊好的铁架架起来放置。因为其艇底是向下凹的弯曲面的,并不是平面的,自然不能平放于地面(非平面放置地面不稳,长期东倒西歪会导致艇只变形);再说艇面朝上的话遇上雨天进水格内会容易储存积水,不利于仙艇的保养。

      又由于倒扣的仙艇也不是平面的,因此中间部分要在铁架上垫上木块加以固定。

      村民们还定制了高度不一的木凳,用于下水仪式当天,在岸边乘放仙艇用。

      (三)保养方法
      仙艇的保养办法相对简单,像一般的木制品那样定期上油即可防虫、防蛀、防腐,不仅有利于其保存和寿命,还利于下水行驶顺滑快速。但用油又大有学问:如花生油遇水会散,所以自然不能用作仙艇的保养用油了。过去的仙艇使用生猪油涂抹艇身(包括里里外外全艇只),现在使用的是木油(经现代工艺制作专门用于木制品维护的一种工业用油),是村民们远到佛山一带购进。


长洲黄氏大宗祠内现存最古老的一艘仙艇,已有74年历史

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