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艇竞渡是小榄传统的水上体育竞技活动,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属古越人风俗遗传,早期的活动带有图腾、宗教和祭祀的色彩,包含着一定的辟邪迎祥的民俗心理。明嘉靖《香山县志·风土志》载:“端午,为粽祀神,或采画龙舟水中竞渡,名曰抢标”。后来逐渐融入娱乐性和民俗性,明清时期,龙艇竞渡日益流行,活动已成了民间娱乐的盛会。龙艇活动常在农事稍有闲暇或早晚稻收获前后举行,时间已不限于端午节了,正如民谚所说:“八月节、庆中秋、中秋庆罢扒龙舟”。
1934年菊会赛龙艇。
据清代乾隆年间里人何大佐编著的《榄屑》载:“榄乡竞渡,不拘端阳节,每于田事毕后举行,不妨农务也……”清道光《香山县志·风俗》载:“龙舟竞渡,画船彩色,邑城或数年一举,小榄乡无岁不然。”
此后数百年来,赛艇一直是小榄人一项水上竞技活动。
1979年小榄菊会赛龙艇现场的古庙队。
清代及民国时期,乡中赛事活动,常以村社或庙宇为中心,并以村社或庙之名义组队参赛。皆因小榄镇乡村通常都不是单姓村,宗族祭祀圈的凝聚力往往不及信仰圈与区域圈,以村社及村内大庙名义出赛较容易获得圈内人群对活动的支持与赞助,从而把全村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晚清及民国时期,小榄赛艇队中颇有名气的有“慈天”、“古庙”、“基咀”和“桂子社”等,在乡中赛事中屡获优异成绩,成为小榄人的骄傲。“慈天”与“古庙”队,其信仰圈都与观音庙有关,如西区沙滘“古庙”艇队,原叫“慈悲堂”,取自当地一间观音庙名,庙建于明代,人们认为西区数百年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均有赖于此庙庇佑,能佑人生子,称庙为“公庙”或“古庙”。艇队 “古庙”名沿用至今,又如东区“慈天”队,龙艇是以下基观音庙(慈天宫)为名,代表这一区域信仰圈人群,影响力大,故每次出赛拥趸非常多。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慈天”队舵公冯耀林(花名车公林)以站立姿势掌舵而闻名邻乡各地, 而队员石枝榕、石添榕、李炎德、梁发枝等也卓有名声,出赛常夺锦而归。另外,“基咀” 队第一代舵公钟金福、肖天洪、钟同福及第二代钟启培、肖暖成等在乡中赛事亦小有名气。
建国前小榄赛龙艇现场的慈天艇。
新中国成立后,此项活动更为活跃,每年均举办镇内赛事,2008年更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届五人龙舟赛暨广东省第二届五人龙舟锦标赛,对传承五人飞艇的历史文化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1979年11月25日《澳门日报》关于小榄五人飞艇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