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沙岗墟传统商贸习俗-民俗-项目资源库-
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资源库 >> 民俗 >> 沙岗墟传统商贸习俗 >> 项目简介
民间文学 传统音乐 传统舞蹈 传统戏剧 曲艺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传统美术 传统技艺 传统医药 民俗
【沙岗墟传统商贸习俗】- 项目简介
      中山市石岐一带的沙岗墟集市,是于南宋时期成型,从明代开始繁荣,经过近800多年历史曲折一路发展起来,至今成为省港澳地区极具影响力的一个民间贸易集市。

      明代《香山县志》之《嘉靖志》卷二 “民物志”记载:“所前市在县治东拱辰街南日以贸易鲜美恒盛”、“堑头市在县东多鱼菜”、“东门虚(墟)在县东附郭旧在迎恩街弘治初迁于此其期三六九日。”等文字,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山沙岗墟的景象。

      中山的沙岗墟与中山建县的历史相随。南宋时期的1152年,香山正式立县,立县后,官府在东城的孙文中路良鹏里与莲塘路交界附近建起了学宫,聚集了人气,学宫附近一带的农民拿出自家种养的农产品出来摆卖,渐渐成为了一个民间集市,因为集市附近有一处莲峰山脚的大沙丘,因此,民间将这个集市称为沙岗墟,又称为“堑头市”。

      沙岗墟的诞生地中山地处珠江三角洲下游,紧邻珠江出海口,历史上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同时,中山的地理位置毗邻港澳,是著名的侨乡,华侨分布在全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许多中山百姓通过外汇和洋货的邮寄和馈赠等而与外国贸易发生联系。另外,由于当时澳门归属香山县管辖,通过澳门这个我国最早对外贸易的桥头堡,香山地区成为我国最早与欧洲有商贸往来的地区,因此,沙岗墟集市所销售的物品,均带有强烈的地域特色,除了农民拿出自家种养的农产品出来销售换取生活和生产必需品之外,在清康熙二十四(1685年)开放蕃舶禁令,洋货可以进口之后,从澳门进入中山的洋货等也在沙岗墟销售。因此,沙岗墟除了具有我国典型的民间集市特性外,还是我国最早与外国贸易有联系的一个缩影。

      沙岗墟自南宋时期设立起来至21世纪的今天,一直没有间断,期间,历经搬迁。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迁到现在的中山起湾道,成为一个闻名省港澳的大型民间贸易集市以及蜚声港澳地区的旅游观光点,每至墟期,除了有数以万计的市民前来趁墟外,还有港澳地区组织的旅行团乘旅游大巴前来沙岗墟观光购物。

沙岗墟是传承百年的传统商贸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