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沙涌马家枪基本内容
马家枪,为明代陆合枪(明军的标准枪法)体系中的重要流派,是马家后代常用的兵法兵器。马家枪在陆合枪法的基础上糅合了棍法,加以击打,兼枪带棒,其用在两腕,“棍为神骨而枪为皮肉”。沙涌马家枪的特点是枪身长而重,枪腰刚劲有力,枪头轻巧,动作紧密迅速,重点在于手法的运用。
1.沙涌马家枪枪法理论
沙涌马家枪其用在手,足以助身,身以助臂,臂以助腕,以成全体,身如轻风随云,手如青蛇渡水。
沙涌马家枪以马家拳为基本功,枪法主要以拦、拿、扎为主,此外还有点、崩、挑、拨、缠、舞花等法。还有比较花式的枪法,如带枪、圈枪、穿梭枪、劈枪、崩枪、拉枪、架枪、扑枪、点枪等。
枪法一般要注意“持枪要稳要活,稳而不死,活而不滑”。
持枪讲究顶平、肩平、脚平、枪平四平。根不离腰,鼻尖、枪尖、脚尖三尖相对。
扎枪要直出直入,须平正灵活迅速,力从腰腱发劲从枪尖出,其势如潜龙出入。
扎枪又分为上平、中平和下平,以中枪为法,并有“中平枪、枪中王,当中一点最难挡”的说法。从武术招式上讲,枪长短能兼用,不论虚实都可尽其锐利,进不可挡,速不能及。
沙涌马家枪的常用枪法:以拦、拿、扎中部刺枪,勾枪、剔枪格挡上部来枪,提枪、掳枪格挡下部来枪。
沙涌马家枪的枪法风格强调用枪不能单纯依靠摆姿势,提倡灵活多变,由于沙涌马家枪的枪法是其神骨,棍法是其皮肉,因而经常把枪法和棍法混合在一起,名目繁多,枪法少,棍法多,枪法技术体系以二十四枪势为主。
2.马家枪传统二十四枪势
据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吴殳的《手臂录》中载,马家枪二十四枪势包括有:四夷宾服势、指南针势、十面埋伏势、苍龙摆尾势、青龙献爪势、滴水势、骑龙势、美人认针势、抱琵琶势、太公钓鱼势、铁牛耕地势、闯鸿门势、铺地锦势、白猿拖刀势、推山塞海势、鹞子扑鹌鹑势、铁幡竿势、灵猫捕鼠势、伏虎势、边拦势、跨剑势、朝天势、泰山压卵势、夜叉探海势。马家枪的二十四势中,上平枪、中平枪、下平枪,可合成为一个姿势,在枪技中青龙献爪势、苍龙摆尾势、滴水势、骑龙势等十一种枪技为枪法的常用招势,其他的枪势如铁牛耕地势、地蛇枪势、白猿拖刀势等为偶尔使用。
3.沙涌马家枪三十招势技法
中山市南区沙涌村的马氏始祖直北公马端得马援将军真传,传后世三十招势技法:一枪定江山(推竖悬枪),二枪拦敌恶(拦械入枪),三枪拿锁械(枪翻圈转),四枪封杀喉(中平刺枪),五枪虚进退(虚步割枪),六枪翻压势(翻压冚枪),七枪崩挑敌(上扬挑枪),八枪托后杀(后擢杀枪),九枪虎口剌(上刺胸颈枪),十枪飞花落(十字花枪),十一枪点梅花(前舞花旋枪),十二枪出龙蛇(花下刺枪),十三枪挥恸天(擎天舞枪),十四枪压大地(马步劈枪),十五枪轮后撤(绞舞花旋枪),十六枪扬龙腾(舞花踢枪),十七枪扫千军(左右横扫枪),十八枪出蛟龙(圈点防卫枪),十九枪拨寻蛇(追步拨打枪),二十枪持腾空劈杀(抗扣杀枪),二十一枪伏卧龙(仆步拍枪),二十二枪龙出海(圈点拦扎枪),二十三枪入兰山(马下刺枪),二十四枪翻劈打,十五枪花盖顶(颈上舞花枪),二十六枪持锁转(护身花枪),二十七枪回身杀(回身下马枪),二十八枪胯下杀(扫转胯下枪),二十九枪抛云转(摔地抛枪),三十枪持归故里(持枪收势)。
4.沙涌马家枪阵法
沙涌马家枪阵法是将沙涌马家枪技法,结合马家军作战所形成的阵法,于沙涌村马氏后人中流传着十个阵法: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三山连锁阵、四门斗底阵、五点梅花阵、六面关山阵、七星北斗阵、八门金锁阵、九宫八卦阵、十面埋伏阵。
二、沙涌马家枪习练方法
1. 基本功:练习工马步、转腰、踢腿、压腿、伸展动作;
2. 腿法:正踢腿、侧踢腿、侧踹腿、外摆腿、里合腿、腾空飞脚、旋子、旋风腿、腾空摆莲、扫螳腿、腿法击响拍打训练、腾空转体、侧空翻、前后空翻、翻滚、平衡动作定型等单一整体动作;
3. 下盘功:工马步扎马;
4. 枪法基本功:拦、拿、扎、崩、劈、扫、顶、点、舞法、抛、压、架等枪法,并配合步法以及组合动作训练。
沙涌马家枪的习练过程需循序渐进,习练器械由轻的木质到重的实木或铁质钢杆,以练习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