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沙溪洪圣殿洪圣龙王宝诞醮-民俗-项目资源库-
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资源库 >> 民俗 >> 沙溪洪圣殿洪圣龙王宝诞醮 >> 基本内容
民间文学 传统音乐 传统舞蹈 传统戏剧 曲艺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传统美术 传统技艺 传统医药 民俗
【沙溪洪圣殿洪圣龙王宝诞醮】- 基本内容
      洪圣殿洪圣龙王宝诞醮,是沙溪镇圣狮村独有的原生态民俗活动,每年农历二月十三,即传说中的龙王神诞前后举行。这一传统民俗,是依托于就圣狮村洪圣殿而形成的民俗活动。圣狮村洪圣殿,始建于明末天启或崇祯年间,有近400年历史,是一座多神会祠之寺庙,主祠南海广利洪圣龙王,俗称大王公。历史上,沙溪毗邻汪洋,河网交错,水患频繁。圣狮村及邻近村庄的百姓,自宋朝开村以来就靠捕鱼为生。为祈求出行平安,风调雨顺,村民将一尊意外捞获、底座写有“南海广利洪圣龙王”字样的木雕神像供奉起来,并举全村之力为这位海里来的“洪圣龙王”建造寺庙,常年祠奉。
      每年农历二月十三为民间传说中的“洪圣龙王”诞。为祭祀神明,祈求庇佑,圣狮村民都会隆重举行一系列信俗仪式和活动内容。清同治《香山县志》卷五风俗篇记载:“望日俗曰大王斋,村民各祭其祠”。这段文字反映的就是圣狮村大王诞里,村民在祠堂拜祭及吃斋宴的情景。
当地村民在每年的农历二月过后就开始筹备,并制作活动中需要的龙王龙座、灯笼、元宝、打醮祭祀用品等道具,通报全村居民户海内外乡亲本年度“洪圣龙王宝诞”的筹备情况,接受捐款、筹备活动斋宴等。到了农历二月十二,“洪圣龙王诞”活动正式开始,主办方按照传统方式设坛建醮,通过开坛打醮、巡游过社、集体斋宴、搭棚唱戏、分衣放食、祝生贺诞等六大项目,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如今打醮仪式已简化为一天,但隆重程度不亚当年



放食仪式

      圣狮村洪圣殿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清晨,喃啰道士在众乡亲的见证下,以酒肉祭神,酬谢神明。一系列建醮开坛等仪式过后,最隆重的“过社”环节启动,圣狮村阮、彭、陈、林四姓长老携相关巡游人员,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锣鼓声中,从洪圣殿里“请”出“洪圣龙王”和“神屏”,系上红绸带,“坐”上重达600多斤的八抬大轿,与一众乡亲开始“安享太平”之行,村民称之为“龙王出巡”。出巡队伍由铜锣、灯笼开道,接着是高举“肃静回避、污秽勿近”等牌匾的童男童女和鲤鱼队以及代表龙王的木龙。40多名着装统一的年轻一辈扮演着护送龙王的角色,他们有的撑罗伞、掌扇;有的肩抬神座或祭祀用品。紧跟其后的是民间艺术队伍、道教老师以及“抓龙手”的四大姓氏长老。伴随着鞭炮声、锣鼓声,浩浩荡荡的队伍绕着整条圣狮村走街窜巷,巡游过社,把洪圣龙王宝诞醮这一传统民俗活动的热闹气氛带到村中的每一个角落。


巡游现场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巡游队伍所到之处人山人海,而守候在村道两旁的村民,燃烧鞭炮迎接巡游队伍,以表对神明的敬重,感谢自然的馈赠。这样热闹的场面,不仅村里人会到洪圣殿聚集,就连邻近村庄的百姓也会被吸引过来。据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今年78岁的彭章响长老介绍,巡游队伍人数最多时达百余人,队伍要经过土地公。过去,有钱人家还会在家里建醮,让巡游队伍到家里做法事,求神灵庇佑,保阖家安康。历时两个多小时,巡游队伍游遍村中的主要街道后,重回洪圣殿,村民们虔诚祭拜以示敬重。当晚设有大型慈善公益斋宴,筵开百席。全村男女老少、海内外同胞汇聚一堂吃斋宴,赏粤剧大戏,场面十分热闹。
      在斋宴举办的同时,洪圣龙王宝诞醮里独具特色的一项内容“放食”也同步举行。“放食”,顾名思义就是布施食物和祭品,喃啰道士和村中长老按照既定的路线,或步行,或登船,一路拜祭、作法,寓意祛除瘟疫、祈求平安吉祥。放食过后,子时之前,村民会把一系列特制的纸扎制品,如“龙王”神像、宝塔、莲花、彩灯、元宝等一并焚化,寓意为洪圣龙王贺寿,并祈求“龙王”庇佑,风调雨顺,百姓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