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小榄菊花会-民俗-项目资源库-
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资源库 >> 民俗 >> 小榄菊花会 >> 基本内容
民间文学 传统音乐 传统舞蹈 传统戏剧 曲艺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传统美术 传统技艺 传统医药 民俗
【小榄菊花会】- 基本内容

一、会期前筹备
     
历史上,菊花会举办前一年,各姓宗祠或坊社主事者需召集族中或坊中富绅、德高望重者商讨,制定规模内容,首先推举主会人员,对外发出菊会宣言、小引及募捐公告,筹集资金。继而广聘花工,搜罗菊花名种,增辟花圃,大事种植菊花。在会期前一两个月,将所属宗祠庙宇粉饰一新,并着手发柬邀请各地分支宗亲及社会名流。会期前十天半月,盖搭花楼、花塔、花桥、花棚。会前筹备内容甚多,主要工作有:

(一)募集资金

募集资金是菊会前重要工作。菊会无固定的基金,亦无公款的拨助,一些大姓宗祠虽有丰厚的尝产收入,有些甚至有菊社产业基金,但仍不足应付,惟一办法是向镇民劝捐。由于菊会历来寓有竞争性,各坊社及宗祠都希望自己的集体取得荣誉,一些富有者为争本族荣誉,乐于捐助自己的宗祠,某些宗姓虽没有独立举办,亦乐於捐助自己所居住的坊社。

(二)广聘花工,搜罗菊花名种,大事种植菊花

菊花会举办前一年,各姓宗祠己着手广聘花工,派员到外地搜罗菊花名种,在宗祠内或借助宗人花圃,大事种植菊花。一些大户,家有园圃,平日寄情艺菊,积有经验,盛会躬逄,自是有一显身手的机会。

(三)征集场内菊联

每届菊会,最具文采的应是展场内外的菊联、小引。菊会期间,每一展场例作一篇小引(导序),大小祠堂、庙宇、花楼、花塔、花桥、戏棚及大宅民居均张贴菊联。每届菊会,往往楹联数百,联句因景而作,互不抄袭,从不重复雷同。这些对联需提前征集,选出佳作,再邀宗族内或坊内文坛老先生挥毫。

(四)搭建花楼、花塔、花棚、花桥、戏棚

花楼、花塔多呈六角形,有尖顶、罗伞顶或葫芦顶不等,花楼一般高七至九丈,花塔稍矮,高亦五至七丈不等,由三层至七层不等。各姓宗祠或坊社为争荣斗丽,会前纷纷在本地或邻县雇请棚工木工巧匠,用葵竹在自己的宗祠前或庙宇前搭建花楼花塔,偶有用杉木制作。花楼花塔高耸雄伟,图案装饰华丽,楼塔四周陈列菊花,堆砌花山。祠前河涌用竹盖搭花棚,花棚一般有疏笪棚顶,悬挂彩灯饰物,左右长数十丈,分二至三层,陈列名菊。戏棚一般搭在祠前,左右陈列菊花。

 


用菊花搭成的牌楼。

 

小榄乃水乡之地,历届菊会期间,环镇河涌之上必是花桥处处,花桥无特定式样,有简有繁,通常借用原有桥梁,再在桥面以竹木搭盖为楼阁式,外饰竹笪绘画五彩缤纷图案,并张灯结彩。会前十天半月,各坊社或宗祠主会者,开始雇请棚工木工在自己布置地段河涌搭建花桥,由于全镇各主会差不多同时行动,棚工木工师傅不足应付,往往要到邻县顺德、番禺等地聘请师傅。花桥多借助原有桥梁,在桥面上用竹木搭建飞阁花台,陈列菊花。

二、菊花会主要活动内容

开幕当日,人们齐集自己宗祠或坊社主场前,吉时到由主会人宣布开幕,继而鸣放鞭炮。接着是各地应邀赏菊的宗亲由族老接领到宗祠拜祖,一些富有大族,甚至设筵接待。
菊花会期一般5-7天,看经费状况及人流多寡而定。开幕后下列主要活动随即展开:

(一)菊艺展示

菊艺展示,是小榄菊花会的主要内容,一般以广场文化和庙会格局形式布展,展区展场一般不局限于某一公园,而是分布在镇内各坊社祠堂庙宇前的空地、公共场所,以开阔的布置,流线型的游览路线,区场之间以花街、花桥、花楼、花境和彩门等联接,并配置各种艺术灯饰,以灯映菊,以菊衬灯,灯景交融。 层次迷离,气势壮观,形成花海花世界。菊艺展示分品种菊、大立菊、盆景菊、悬崖菊、树菊、吊菊和艺术造型菊等多项。展品由参展团体或个人送至大会指定的展区展场内陈列。游客可自由参观,一律免费,无须购买门票,此是小榄菊花会最大的特色。

 


菊海亭台楼阁。



大立菊是历届必不可少的菊艺主角。其独特的裱扎方式从清代延续至今。清同治《香山县志》载:“每植一株,分数十枝或百枝,三丫六顶如太极两仪之相,生一枝止留一蓓蕾,扶以小竹杖,长短相从,至花时齐开,层层如规之圆。”即大立菊必须是从一株菊花培育起来,通过人工安排使它的花排列成一个个圆圈,而圈花数有一定规律,围绕着中央的一朵花,第一圈为6朵,以后每圈加6朵。这种制式直到民国后期传至广东各地,成为今天的“广式”大立菊。

 


菊艺扎作是小榄菊花会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菊艺评赛

每届菊花会主会者均事前制定评赛项目和评赛标准,推举评选人,菊会开幕后,由评选人对参赛作品评出优秀佳作。大立菊的评选必须是:“长短相从,高低有序,行列整齐,望去横斜曲直,玲珑可通,且无挨枝跪泥等弊,方为合格。尤以叶色青葱,花容鲜艳,而无一叶脱瓣落者为上选。”品种菊则以花叶齐,芳姿可人,无虫蚀等为优。对优胜者分别颁发奖杯、奖品。评赛活动旨在推动菊艺探索,鼓励人们不断进取,有所创新。

 


用菊花扎作的凤舞丛林。

 

(三)征诗征联

征诗征联是小榄菊花会的重要节目,《民国甲戌菊花会征诗集》序云:“须知诗会因菊而成立,菊会实以诗而流传”。会前主会者均发出征诗征联启事,确立命题,向各地墨客诚征佳作,会期陈列,并邀名人评阅,选出优异作品出版诗联专集。菊会期间,社所民居,家家张贴菊联,胜如新年,亦是小榄菊会一大特色。

(四)曲艺社戏

曲艺社戏,是小榄菊事活动必不可少的娱乐内容。在历史上,除同治甲戌菊花会因官府明令禁止而无社戏外,无论是菊试、菊社还是中型展会、甲戌盛会,镇内各大宗祠或坊社,多自筹款项从外地邀请戏班助兴,在其布展地段内搭建戏棚舞台,戏棚四周广布菊花,内容有粤剧(俚语称大戏)、木偶戏、八音等。开幕当日,全镇十多台戏同时开锣,梨园歌舞,笙歌处处。据史料载,民国菊会时,省港名班“义擎天”亦有来小榄演出,不少粤剧大老倌如:马师曾、廖侠怀、谢醒浓、李自由、白驹荣、白玉棠等亦有随班来榄。为增添菊会气氛,演出不分昼夜,通宵达旦。戏棚上的大光灯点到天亮,大戏也做到天光。所有社戏均是让游客流连花间时自由观看,全是免费的。清腔净板,台下则花海人潮。

(五)文化展览

历届菊花会,除展示菊艺外,例必设置文物展、盆景展、书画展等其他类型的展览,具体展览项目并不固定,展览数目亦有多有少,多则十余个,少亦三五项。由于菊花会属民间活动,展览由各宗族或社所各自统筹,不少坊社或宗族为籍机炫耀争荣,多从族人或坊人中借出名贵的古董或字画、盆景等,在祠堂内展出,内容亦各出奇招,镇郊农村坊社亦有举办农产品展等。所有展览均免费开放,让游客自由参观。

(六)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是菊会少不了内容,传统设五人飞艇赛、风筝赛等,但具体项目亦可增减。

 1.五人飞艇赛:又称赛龙艇,俗叫扒五桡艇, 是菊会助兴传统项目。其组织形式,菊会前先推举人员成立主会,在民间募集奖品(俗称“赏格”)、定出赛程、赛期,奖品陈列地点,架设比赛之时的龙门及安排比赛时间,比赛时交通秩序维持事项等,并张贴公布,俗称“标红”。参加应赛的人则各自组合练习,参加者有远至邻近县邑,出赛健儿均为耐劳、力壮的划船能手。开赛之日多在菊会开幕后次日中午(但并非一定的,有时因潮夕期不合而有所变动),集中各船于开阔河面,按执筹次序排列整齐,每艇按规定五人,即划仔四人,“正龙”(舵公)一人,另配小童一人负责排除艇内积水。不用鸣锣击鼓,放炮为令,炮声一响,各船奋发争先。每只龙艇每次扒入横跨水道的龙门时,岸上均击鼓奏乐以迎之,群燃爆竹以壮之。邻近乡邑预知赛期的群众,男女老幼,云集两岸,赛艇过处,万头钻动,喝采之声,俗称“喝龙”。由于赛艇时间较长(有四、五个小时),为了要维持参赛者的体力,各赛队均备有稀粥、酒、果品等,在比赛沿途分发自己队员饮用,俗叫“放粥”。自午刻至申刻,名次分明,胜负已决,龙门分发名次证明给进龙门的赛艇,凭名次证明到奖品陈列场领取金猪(烧猪)、匾额、锦标花红等奖品。获得奖品的,兴高采烈,胜利归来,近地的即夕举行庆祝,远地的要夜半方能回到其住地,翌日才行庆贺。胜者将奖来的金猪酒食,集其本村(乡)的人共宴饮,另就地再加菜肴,大杯酒、大块肉,此称之“散标”,有的地方甚至一些出外谋生之邻近者或出嫁女也携其子女归宁,俗称食“龙舟饭”祈求吉祥。次日迎本埠之神,安坐龙艇中,插“标(锦标旗)”于舟上,鸣锣击鼓驶入各涌滘,以显荣耀,俗称“晒标”。过数日,将所酬的戏金,添助演戏,以答神庥,以祝胜利,俗称“庆标”。

2.风筝赛:风筝或称纸鸢、纸鹞(因人们常在纸鸢上装竹弓藤弦响器,风吹弦响,声如筝鸣,故称)。小榄人称大风筝为“大马拉”,中型的叫“二马拉”,方型风筝叫“屎坑板”,一般以放得高而稳为胜。放风筝是清代榄乡颇盛行的一种娱乐民俗活动。“斗鹞”者,有在麻线上抹玻璃粉,风筝线在空中纠缠互锯,线被锯断者负。榄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放上天的风筝不带尾巴,别人的风筝便可与你打斗,被割断线的风筝便飘然落下。由于菊会期正值放风筝最佳季节,故被列为菊花会助兴传统项目。榄人制作风筝十分考究,对每条竹枝均需经过秤量、比例、烘烤、定型以及绘画、装裱,清代小榄纸鸢扎作名家有邓伯涛、李绍臣、何凤词等。据镇志载,同治甲戌菊会风筝比赛,里人邓伯涛所制之作品扎工精美,竹路均匀,画工独到,造型新颖,形态生动,所制响器清脆悦耳。

2003年小榄菊花文化艺术节,为弘扬传统,特邀从小榄移居山西太原的国家级风筝大师麦景彬老艺人回乡传艺并在会期作风筝展览及表演。

(七)飘色巡游

水上飘色本是小榄中元节的一项民俗活动,是以庙寺为中心的“公普”祭祀仪式,人们在各庙宇中抬出菩萨偶像置船中,沿环镇大涌出游,作水陆道场超幽,各坊竞出水上飘色船,以随从神驾。每坊一座、二座,每座扮一故事,不论神船色船,各船中俱是锣鼓喧天,笙箫鼎沸,一河两岸,观者云集。每遇菊会之年,菊会期间例作三天巡游助兴,并增加水上鱼灯巡游项目,但去掉中元节水陆道场超幽环节。1994年第四届甲戌菊会,因环镇河涌环境改变,水上飘色改为陆上飘色。

小榄水上飘色,是戏剧、杂技和装饰造型工艺的汇合,素有色彩艳丽、色梗幼细、造型大方、装置奇妙、力学讲究、内容含蓄的特点。

色船船内结彩悬灯,陈列菊花等花卉,船外以彩笺装缀,张挂联额,俨如楼船画舫,船头制一牌坊,匾书某坊某社及色目名称。

飘色演员俗称“色芯”,由小童担当,大则五六岁、小的只有一二岁。他们按照戏曲人物造型、化妆,其下者以手捧一物,或扇或葫芦枪剑花鸟,或手托钵盂内浮一小龙之类。上之小童则立于所持物上,望之飘飘若仙。其法是以一枝三公分粗,一米多长的钢筋作“色梗”,梗一端固定在船头的板台上或在船头半沉半浮的木排上,另一端经在下童子衣裤及袖巧妙地支撑着表演的儿童,展现栩栩如生的故事形象,巡游时随船在水上缓行。每板飘色由一至三名儿童表演,分上下两个组成部分,上面凌空的叫“飘”;下面坐立的叫“屏”,全靠一根色梗支撑;出游时,不摆动,不变形。色梗被道具巧妙遮掩,俨然凌空而来,飘然而去,令人叹为观止。

在飘色游行时,每两版之间便配有一台八音锣鼓,形成声、色、艺组合表演的流动立体舞台。节目主要有:《八仙过海》、《天仙配》、《牛郎织女》、《哪吒闹海》、《水淹七军》等。

(八)经营菊花特产及餐菊小吃

菊会期间,镇内镇外四方小商贩都涌来小榄摆摊设点,经营土特产,如菊花肉、菊花饼、菊花酒、菊花炸鱼球及茶水、粥、粉、面、饭快餐。此外,那些经营工艺品的小摊档亦处处可见。

1.菊花肉:每到菊节,小榄人均喜欢在家里会自制菊花肉,作零食或作茶点,是送礼佳品。

2.菊花饼:以绿豆粉和菊花糠为主料制成。是送礼和作茶点佳品。

3.菊花糠:呈金黄色,是小榄人制作菊花肉、菊花糕(饼)、菊花蛋卷以及菊花水榄等食品的主要材料。

4.菊花酒:菊花酒,以菊花为主粮酿制,酒香扑鼻,清醇可口。

5.菊花鱼球:菊花炸鲮鱼球是小榄最具特色的小吃,亦是筵席上常有的菜肴

(九)商务活动

商务活动是小榄菊花会的重要内容,举办一届小榄菊花会,花费甚巨,但很多活动都是免费的。数百年来,小榄人就是通过菊花会,以菊会友,以菊促商,带动地区消费。


相关器具及制品

一、菊会花楼:用大毛竹(俗称矛竹)作立柱,高21-27米,5-7重檐(由各坊社按各自搭建地段环境阔窄而定)。一般的首层连飞檐8×8米,高5米,柱12根;二层连飞檐6×6米,高4米,柱8根;三层连飞檐5×5米,高3米,柱8根;四层连飞檐4×4米,高3米,柱8根;五层连飞檐3×3米,高2-3米,柱4根;六层2×2米,高2-3米,柱4根;七层为罗伞顶或葫芦顶不等,高3-8米不等,柱4根。各层瓦顶与飞檐用竹笪制作,刷绿漆油;楼柱刷红漆油,上绘如意蝙蝠吉祥图案,首层前后立柱悬挂菊联各一对,内挂宫灯或走马灯,四周堆放盆菊。

二、菊会花塔:多呈六角形,有尖顶、罗伞顶或葫芦顶不等,高15-21米不等,分3-5层。一般的首层高约4-5米,六角形梯级花台式,花台铺木板,摆盆菊成菊花山;二层高约3-4米,上下围竹笪,中间留空,露6柱;三层以上各高2-3米,封竹笪不露柱。常用大毛竹搭建,偶有用杉木制作。高耸雄伟,图案装饰华丽,

三、菊会花棚:因昔日乡村道路不宽,一般用大毛竹或杉木搭建在宗祠前河涌上,不占路面,菊花倒影清溪,别有情调。棚架搭2-3层花台,上为疏笪棚顶,悬挂彩灯饰物。长数十丈,花台陈列菊花或盘景,或陈列工艺灯饰。花棚左右两端悬挂菊棚对联。

四、菊会花桥:花桥无特定式样,通常借用原有桥梁,再在桥面以竹木搭盖为楼阁式,飞檐层层如风雨桥,游客可在桥面上通行,外饰竹笪绘画五彩缤纷图案,桥栏四周摆放菊花,桥上张灯结彩,桥两端悬挂花桥对联。

传承人
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