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渊源-中山咸水歌-传统音乐-项目资源库-
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资源库 >> 传统音乐 >> 中山咸水歌 >> 历史渊源
民间文学 传统音乐 传统舞蹈 传统戏剧 曲艺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传统美术 传统技艺 传统医药 民俗
【中山咸水歌】- 历史渊源

      中山咸水歌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咸水歌是生活在沙田地区亦渔亦农的疍家人口传心授粉的口头文化,清人屈翁山的《广东新语•诗语》和《广东通志》中分别记载:“疍人亦喜唱歌,婚夕两舟相合,男歌胜则牵女衣过舟也”;“民家嫁女,集群妇共席,唱歌以道别,谓之歌堂”;明代嘉靖年间出版的《香山县志》风俗篇中记载:“醮子女,歌唱以导其情,曰歌堂酒”,可见咸水歌早在明代就流行了。



清代县志记录的咸水歌历史。


      中山市(过去谓香山县,所辖地区包括现在的珠海市)面临大海,浮家泛宅的人不断从上游来到珠江口沿海一带的冲积平原,有些“力田务本”定居下来,繁衍生息,人们称他们为“疍家人”(又称水上人和围口人),讲疍家话为主。他们在繁衍生息的同时也创作了丰富的民歌,他们所唱的通常叫“咸水歌”他们散居在中山、斗门、顺德等沿海地带和河网地带,以种禾、种蔗、种蕉、养鱼为主,同时也种桑养蚕,操捕鱼业。坦洲是咸、淡水交汇的中心地带,故此,中山咸水歌,以中山坦建国初,坦洲以咸水歌代表中山参加广东省、佛山专区举办的系列民歌会,并获得了不少的奖项。文革期间,中山咸水歌一度受到“批判”压制,1979年后得以重新传唱。

      坦洲最为历史悠久,流传广泛,仍至今然保留着传统唱法。



大沙田水乡。


传承人
展馆
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