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榄民间刺绣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种民间刺绣,相传始自古越少数民族日用品的装饰手工艺,虽与广绣同出一源,但由于小榄地理位置特殊,明代初期仍属四面环水的“海中村”,早期绣品是渔农人家思维与物质观念的产物,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岭南韵味。随着后来北方人的迁入和明初“三卫十八所”屯丁来榄的开发,小榄民间刺绣经受到外来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至明中叶后已逐渐形成自有风格,成了广府刺绣中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分支。
老绣工工作照
小榄民间刺绣在针法技艺及艺术风格上与广绣不尽相同,刺绣多出于乡间妇女农闲业余成就,将“茧皮”抽丝,用植物染色,内容丰富而简单,上稿不染底色,短针密线,繁复色彩多凭绣女自出心栽创作,少受文人画和宫庭艺术趣味影响,至今仍留有古越女红传统遗痕。
小榄属蚕桑地区,因蚕丝原料丰富,女子多擅长绒绣。早期制品主要是实用性刺绣,如服饰、枕头、门帘、帐沿、喜帐、寿帐、桌围等,后发展有欣赏性的绣画。由于小榄地属民田区,又是南国菊乡,绣品图案中除有雀鸟、鱼虫、龙、凤、鸡、鸭、牛等外,常配以菊花等花卉图案。数百年来经历与其他文化交流融合,虽其表现形式及图案元素有所发展演变,但浓重的岭南风土色彩仍占主导,图案纯朴简洁,绣工精致,针法多样,色泽富丽,仿真力强,密实、稳重、耐用,极富岭南风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