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舞是沙溪镇申明亭村民根据自然的生态动物白鹤的生活动作而创作的一种民间舞蹈。舞蹈一般由白鹤带出鲤鱼、蚌精、丝毛鸡以及鲜花篮一起出巡,寓意如意吉祥。
跳鹤舞,首先是要由村中艺人扎作白鹤、鲤鱼、蚌等道具。
扎作白鹤,首先选用具有韧性的竹子浸泡两天两夜,然后按扎作鹤舞道具所需尺寸削成长短不一的篾子。扎鹤工序首先从扎作头部开始,根据鹤的头部形象,用篾子扎作一个高1.3米的头部雏型,然后,扎作成直径60厘米、长1.6米、高70厘米的架子。接着,再扎作成一双分别为1.3米长的翅膀。鹤的身架扎好之后,用白扣布围住鹤身,以白纸剪成羽毛,贴遍全身,双目镶上小电珠闪闪发光,跳舞时,舞者钻在扎作的白鹤内部,头顶鹤背,一手固定位置,一手操纵机关,鹤身下开一扇小窗,以观察外面情况和道路。
沙溪扎作艺人在扎作鹤舞道具
舞鹤舞者身穿白上衣,白色间绿条纹裤子,脚缠脚带,足踏舞师鞋,仿鹤行走而舞蹈。
沙溪鹤舞舞优美
蚌和鲤鱼是鹤舞必有的辅助道具。蚌用篾子扎成两个高1.2米,宽分别是90厘米的蚌壳,再用白布糊上在蚌壳的表面,然后,外面绘画成蚌壳的样子,里面绘上白颜色。一个蚌的总重量大约8公斤,舞动蚌的人叫蚌娘,通常是由一个穿着绿色衣服的16—17岁少女扮演。
鱼蚌相嬉是鹤舞的主要表演形式
还有就是鲤鱼。用篾子扎成两条长60厘米、宽25厘米、内笼直径20厘米的鲤鱼形状,再用白布作皮,然后绘画成鲤鱼的金黄色,由两个12、13岁的少女穿着中国红色古装衣服舞动。
白鹤等道具扎好之后,一般会到村中的大宗祠里进行简单的拜祭仪式,然后才正式“出鹤”。
出鹤一般是在春节的大年初一、初二、初三或是喜庆场合举行。首先以鹤歌开路,伴以一对扎作鲤鱼、一个扎作蚌精等动物造型,还有文巡和武巡等古代人物扮相以及若干担花篮等一起巡游,场面壮观。
表演形式:首先用大钹、大锣、大鼓、小钹、单打等乐器击乐伴起,唱起《出鹤歌》:
“海阔天空鹤飞至,沙滩草坦觅虾鱼。
食饱鱼虾岩石企,修身擦羽歇须臾。
海蚌金鱼同游戏,推波涌浪共欢娱。
水声翻腾惊鹤起,昂头振翼捉蚌鱼。
海蚌双鱼真机智,团结一心力争持。
锣鼓频催惊鹤飞,就快出场预告之。
到了表演场地,白鹤出场,跑圆场三圈后,《雁落平沙》、《得胜令》等广东音乐随之吹奏响起。白鹤做起飞觅食状,之后,在岩石梳理羽毛、瞌睡。接着是单打鼓声,鱼蚌戏水,水声翻腾,惊醒了白鹤,白鹤追逐鱼蚌,一场鱼蚌相嬉就开始了。
鹤舞在喜庆场合出现
舞蹈动作
鹤舞的表演内容分为四部分:1.鹤飞至,驱邪恶;2.沙滩走,觅虾鱼;3.鹤蚌争,显机智;4.鱼蚌鹤,同欢乐。
鹤舞蹈动作则细分为十四部分,第一部分走圆场:展翅高飞,足尖立起,提腿急走。第二部分是起飞上岩,作岩上展翅样子。第三部分是单足落地走步,第四部分是觅食,第五部分是转身急步,第六部分是修身整羽,第七部分是鹤立岩上打瞌睡,第八部分是双鱼戏水,第九部分是与蚌同嬉,第十部分是鱼蚌相嬉,第十一部分是惊鹤捕鱼,第十二部分鹤蚌相争。第十三部分是鹤蚌同欢。第十四部分白鹤起飞,整个舞蹈都是围绕白鹤的动作展开,具有较强的可观性。整个舞蹈需要二十五分钟。
鹤舞所到的乡村,必然烧炮竹迎接,并有相应的歌手唱鹤歌接鹤,而主乡在表演结束收到“利是”之后,也要唱鹤歌答谢:
今晚鹤神出宫行,笙歌妙舞乐升平。
锣鼓牌灯齐助庆,蚌娘金鲤共欢腾。
担担花篮真够劲,板板飘色走不停。
紫薇星君打头阵,到了文巡又武巡。
多谢贵乡人情盛,接了鹤神享太平。
鹤舞通常以广东音乐《大开门》结束。
相关道具及器具
鹤舞所需要道具:一只扎作白鹤、一个扎作蚌、两条扎作鲤鱼。伴奏打击乐锣鼓钹、唢呐、大小木鱼各一个。具体如下:
1、白鹤一只。
扎鹤工序首先从扎作头部开始,用篾子扎作一个高1.3米的头部雏型,然后,扎作成直径60厘米、长1.6米、高70厘米的身架子。接着,再扎作成一双分别为1.3米长的翅膀。头部身架扎好之后,用白扣布围住鹤身,以白纸剪成羽毛,双目镶上小电珠闪闪发光,跳舞者在扎作的白鹤内,头顶鹤背,一手固定位置,一手操纵机关,鹤身下开一扇小窗,以观察外间情况和道路。
2、蚌一个。
用篾子扎成两个高1.2米,宽分别是90厘米的蚌壳,再用白布糊上在蚌壳的表面,然后,外面绘画成蚌壳的样子,里面绘上白颜色。一个蚌的总重量大约有8公斤。
3、鲤鱼两条。
用篾子扎成两条长60厘米、宽25厘米、内笼直径20厘米长的鲤鱼形状,再用白布作皮,然后绘画成鲤鱼的金黄色。
4、伴奏锣鼓班一个,包括以下道具:
(1)直径约15厘米的钩锣(单打)两个,长约30厘米的锣槌两个;
(2)直径约50厘米的鼓一个,长约30厘米的锣槌两个;
(3)卜鱼一个,沙的(高音)一个;
(4)唢呐两支;
(5)锣鼓架一个;
(6)装锣鼓架的木头手推车一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