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榄花灯历史悠久,是我国南方传统花灯的典型代表。制作方式属“乡土式”传统彩扎工艺,多取材素朴、制作简率、不事雕琢,结构体形与绘饰寓意皆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因为主要流行于市井,故风格亦着重世俗情趣。传统花灯制作技艺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挑选2—3米长的茶杠竹,茶杠竹竹干通直、节平、坚韧、不易蛀虫且经久耐用,因此深受花灯师傅的喜爱,挑选竹身挺直、厚实的干竹。
第一步:开竹,先用柴刀将表面的竹节削平。
第二步:开蔑,又叫劈蔑,从竹头开始,顺着竹纹下刀,为避免竹篾分叉裂枝,下刀时速度不宜太快,左右微微晃动,刀背缓缓直落。
第三步:削蔑,竹篾开好后,用刀将里面的竹节也削平,以免影响下一步的折蔑效果。
第四步:折蔑,又叫弯蔑。根据花灯的大小量好尺寸,将竹篾放在火尖上预热,待其软化后按造型需要弯曲定型;折蔑时讲究经验,用力小成不了形,用力大容易把蔑折断;
第五步:扎框,把竹篾的两头相接,接口处用沙纸来回缠绕,涂上自制的浆糊捆紧。
第六步:扎架,根据花灯的造型,将各个竹篾框按照框架结构予以组合,接口处用沙纸以交叉十字绷带包扎法来回缠绕,涂上浆糊捆紧、固定,把各个部件都拼扎起来完成花灯骨架的制作。
第七步:绘图,传统花灯的灯身一般以图画和文字作为图案装饰,这要求制作人必须具有一定的美术、书法修养,经验丰富的花灯师傅会根据花灯大小尺寸提前作好勾图准备,作画时行云流水,没有一丝拖拉。
第八步:裱糊,为了使花灯的形象更加饱满好看,可根据花灯的内容和风格适当增加一些装饰元素,如镶边、灯笼垂等,皆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用毛刷将浆糊均匀涂抹在灯身和饰材的背面,并逐一对准黏贴在灯架上,用手抚平黏贴位置。
最后在花灯内装上烛台,装放上蜡烛或安装上光源即可。
小榄花灯艺人何镇伟在制作花灯
相关工具及制品:
1、制作花灯的主要工具:
(1)骨架(灯架)制作
柴刀、钢锯、煤油灯、铁锤、卷尺、剪刀、茶杠竹、切皮刀、美工刀、铁钳、磨石。
(2)灯身制作
浆糊、毛笔、墨、砚、颜料、宣纸、色纸、沙纸、美工刀、剪刀、毛刷。
(3)光源制作
蜡烛、钨丝灯、节能灯、LED灯均可。
2、花灯制品:
元宵花灯种类很多,贺年灯主要有宫灯、走马灯、八角灯、鲤鱼灯、公鸡灯、莲花灯、莲藕灯、瓜果灯、伞灯、竹织灯笼、大红灯笼等;添丁灯则以莲花灯为代表。
小榄的中秋花灯,以橙灯最为传统。橙灯俗称“批皮橙”,是以竹篾扎成六个大小相同方框,再将之角对角接驳,四面方框蒙上纱纸,饰以诗画,上下方框留空,八角蒙上色纸,简单美观,形状就像剥了皮的柑橙,有长寿之寓意。
历届小榄菊会的花灯制作则没有固定的题材,但必定紧跟时代潮流,款式多样,创意无限,且大部分均出自本地民间艺人之手。如2001年菊会之世纪子母灯,就是由小榄新艺城广告公司所制作,以高22.88米被列入中国大世界基尼斯纪录。
2001年何汉章兄弟在自己制作的大型宫灯《世纪子母灯》前合影
(中:何汉章、右:何汉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