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中山沙溪岳家拳-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资源库-
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资源库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中山沙溪岳家拳 >> 项目简介
民间文学 传统音乐 传统舞蹈 传统戏剧 曲艺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传统美术 传统技艺 传统医药 民俗
【中山沙溪岳家拳】- 项目简介



  中山沙溪岳家拳是岳家拳的分支,在中山市内有序流传近两百年,经历七代人,存续状况良好,技术体系保存完整,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传承人群体构成合理、稳定,主要分布在石岐、南朗、沙溪等镇街。其主要传人胡十二是清末民初中山著名拳师,他脍炙人口的故事一直在中山市传统武术群体内广泛流传,给这门武学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再加上它的传承人过去不轻易对外传艺,所以这门武学并不像洪家拳等拳种般广泛流传,但这并不影响它在武术界的地位。

  岳飞将周侗传给他的少林武术运用到战场上,久经战阵,逐渐形成了自身武艺的风格特征和技术特点,后人便称他传下来的武艺为岳家拳。岳震、岳霆、岳霖继承了父亲的武艺并将它传授给后人,清代名将岳钟琪就是岳霖的后代。2008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岳家拳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山市古称香山,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南部,水网发达,交通便利,社会经济、文化活动活跃。
  清嘉庆年间,香山员峰村人、广东少林弟子胡惠乾之孙胡连观在广州结识了朝廷派驻广州的山东沥城籍武官高昭明。精通岳家拳的高将军便将它传授给胡连观。胡连观再将岳家拳传给儿子胡润,胡润传给自己的十三个子女。期间,岳家拳只在胡氏家族内传承,直至民国初年,大名鼎鼎的胡十二才选择良材将这门武艺对外传授。目前,主要传承人群体由林健康、黎国勇、严秉渝、高永乐、黄志堂、张渭涵等二十多位第六代传承人组成,承担着传承教学、宣传推广的责任。
  中山沙溪岳家拳是一门内外兼修、神形兼备的武学,由习练法门、二十四式站桩、三十六式行桩、恒拳、五形拳、五行拳、岳家大锤、岳家军刀、岳家大枪等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和实践的体系。它的主要特征为注重内家修为和技击实战,要求呼吸沉浮开合与动作协调一致,封己之门开对方之门,眼毒手奸脚齐出,弹抖发劲穿透力强,出手快收手更快。
二十四式站桩、三十六式行桩属于中山沙溪岳家拳的行、跂、坐、卧四门功课的两门,对健身、养生有很大的功效。第五代传承人周万华师父九十四岁时依然精神矍铄、步伐矫健、身手敏捷、气力充沛,就是得益于这两门功课的。
  中山沙溪岳家拳是一门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武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将它放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平台高质量传承、传播和发展,使广大青少年在这门武学的实践过程中,得到体格、意志、精神的熏陶和磨练,达到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同时让广大中老年群体在参与实践活动中获得健康和快乐,从而体现它的当代文化意义和充分发挥它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