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黄圃飘色-民俗-项目资源库-
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资源库 >> 民俗 >> 黄圃飘色 >> 基本内容
民间文学 传统音乐 传统舞蹈 传统戏剧 曲艺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传统美术 传统技艺 传统医药 民俗
【黄圃飘色】- 基本内容

      传统的黄圃飘色,由色芯、色梗、色脚、色柜等等多个部组成。

色芯:
       每年的三月初三北帝诞前一两个月,三社坊、灵会坊、古楼坊就在各自的坊中挑选色芯,色芯只能是在2、3岁、身高80公分、体重只有20斤左右的小女孩中产生,因为一生人大多数只能有一次机会被选上,而且,扮演飘色“色芯”出色,与民间祈求孩子长大有出色有着共通之处,因此,坊中符合条件的女孩子,都争先扮演色芯。色芯挑选好后,要经过两个月时间的训练,训练她们不畏高,不惊怕的胆量,让她们慢慢适应出色时的需求。到了出色那一天,扮演色芯的女孩,集中到祠堂庙宇中进行化妆,每个坊都有专业的化妆师根据每板飘色的故事情节而为色芯进行化妆,而在飘色出巡时,色芯的旁边通常有妈妈或小姨、祖母等相陪伴,让扮演色芯的孩子放心演绎。



 传统中,每年三月三黄圃“三坊飘色”都会出色巡游。

 

色梗:
      色梗是黄圃飘色的精髓所在。选择长65厘米左右、直径1.2—1.4厘米,含碳度适中的特殊钢条,按特定形态、力学要求煅打成形,飘色艺人在此基础上塑以人物鸟兽立体遮蔽钢条,同时通过人物手足,鸟兽头尾细小处露“锋”显巧。艺人在塑造艺术色梗时,先用纱纸包住钢条,再按每板飘色故事的人物或鸟兽的要求用竹篾、纸朴专物扎制和粘成形,再用砂纸包裹后找按人物鸟兽神态用颜料着色,如果表面的是盔甲、武士服等,则用固体软性颜料直接涂于人物服饰上而显出栩栩如生的立体效果。

 


照片为飘色《柳毅传书》“艺术色梗”。

 

      每板艺术飘色通过包括选择纤细而讲究力学而成的钢条、通过粘贴、扎作、绘画、喷涂专业工艺塑造出栩栩如生的立体人物鸟兽图形。比如保留在黄圃飘色馆里的胡柏泉在民国时期制作的几个色梗,就很有艺术价值。比如《王彦章撑渡》这条色梗,取才于唐朝“安史之乱”的历史故事:唐朝大将王彦章在没成名之前,只是黄河渡口的一名撑渡夫,力大无穷的李全孝对盛气凌人的王彦章看不过眼,就将王彦章那支碗口大的竹篙拗弯了,吓得王彦章不敢再放肆了。一条只有60厘米长的色梗上,将李孝全的正气凛然和王彦章的畏缩神态,以及湍及的河流、弯曲的竹篙等形象地表达出来,惟妙惟肖。因为色梗要支撑色芯作巡游,因此,整条色梗做好后,通常要以三倍的压力进行测试,保证安全。

 


 飘色艺人王文在制作艺术色梗。

 


黄圃飘色的艺术色梗最具特色。

 


黄圃飘色的艺术色梗。

 

色脚:
       挑选8、9岁的孩子,根据每板飘色的故事情节所需进行扮相。色脚一般都是男孩子,与扮演色芯的女孩子相对应,以求“童男玉女”之意。但是,有些故事情节一定要女孩子的,也有由女孩子来扮演,比如在《吕布窥妆》中,作为色脚的貂婵扮演者,就一定要是女孩子的了。

 


黄圃飘色。

 

色柜:
      用以承载色芯、色梗、色脚,因为出色时需要由4个人杠抬,一般用比较轻质的杉木制作,柜高60厘米、长1.8米,宽65厘米,加上色硬、色脚、色芯等,全板飘色共重约140公斤。

黄圃飘色分为柜式和袖式两种:

柜式:
      固定在色柜底下的钢条,通过色台伸出,以色脚有认袖作为遮掩,再辅以色梗,以支撑色芯;

袖式:
      作为支撑的钢条固定在色梗的底部。通过色脚的裤脚和衣袖伸出连接色梗,再支撑色芯。

      当一切准备妥当,到了三月初三北帝诞这一天,三个坊的飘色就集中在一起进行出色巡游,首先由两只狮子开路,接着有两支绣有北斗七星的旗;接着是大头牌,绣有“三坊飘色“字样,1.2宽,高2米;跟着是横幅,宽2.3米,高度60厘米,上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跟着是色标:绣着该飘色是哪个坊及飘色的名字,色标宽70厘米,高1.2米。跟着就是飘色,一板飘色一个中国民间故事,每版飘色从色芯到面有3米高左右。然后,每隔4、5板飘色跟着一个锣鼓柜。还有腰鼓队,秧歌队,是高跷队,当时,三坊飘色是连续三天举行的,每个坊每天都出3板飘色,一个锣鼓柜,因此,每次举行飘色出巡,村民都可以欣赏到近27板飘色的精彩表演。

      在飘色出巡时,每隔3、4板飘色就有一个锣鼓柜,锣鼓柜有一个掌板,一个打钹,一个打锣,2—3个吹唢呐,2个人抬锣鼓柜,整个锣鼓柜共有7—8个人,情景十分热闹

相关道具及制品

一、巡游时所需的道具

1.最先开道的两只狮子;
2.两支绣有北斗七星的旗;
3.大头牌,绣有“三坊飘色“字样,1.2宽,高2米;
4.横幅,宽2.3米,高度60厘米,上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5.色标:绣着该飘色是哪个坊以及飘色的名字,色标宽70厘米,高1.2米;
6.飘色:一板飘色一个中国民间故事,每板飘色由色芯、色梗、色柜、色脚所组成。每板飘色从色芯到面有3米高左右,重量约有140公斤;
7.色杠:每板飘色由4个轿夫抬杠,每条色杠长约4米,用10—12厘米,用“有骨杉”做成;
8.每隔4、5板飘色跟着一个锣鼓柜,锣鼓柜以唢呐、锣鼓、钹等道具为主。

二、飘色出巡时的角色

1.色芯每板飘色一个色芯:由年龄2岁左右、体重20斤、高约80厘米的小女孩,根据故事情节化妆扮演;
2.色脚:每板飘色有一个色脚:由年龄8岁左右的男孩根据故事情节化妆扮演。
3.锣鼓柜乐手:每隔4、5板飘色,就有一个锣鼓柜,每个锣鼓柜有一个人掌板、一个人打钹、,一个人打锣,2—3个人吹唢呐,2个人抬锣鼓柜,整个锣鼓柜共有7—8个人;
4.轿夫:每板飘色均有4个轿夫抬着色柜巡游,轿夫一般以古代服装统一打扮。
5.文巡武巡若干名,每次飘色出巡时,均有古装打扮的文巡武巡相随。
6.另有踩高跷、打腰鼓、扭秧歌者各数十人。

 



巡游前,飘色艺人正忙于为“色芯”着装。

 

传承人
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