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渊源-小榄民间剪纸-传统美术-项目资源库-
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资源库 >> 传统美术 >> 小榄民间剪纸 >> 历史渊源
民间文学 传统音乐 传统舞蹈 传统戏剧 曲艺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传统美术 传统技艺 传统医药 民俗
【小榄民间剪纸】- 历史渊源

  小榄的剪纸是南宋开村时由中原传入的,剪纸制品最初用于各类乡间俗事,如酬神祭祀使用的纸钱;婚嫁使用的喜花;祝寿使用的礼花;刺绣、陶艺等手工技艺所使用的底样等。因剪纸独特的艺术特质,后来多应用于各种家居装饰,如窗花、灯花、挂笺、剪纸画等。

  在旧社会,小榄民间剪纸是一门闺中艺术,母亲传闺女传媳妇,传女不传男。清代开始出现了师承和馆授。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小榄先后开办了女子职业学堂和区立乙种工艺学堂;清宣统元年(1909年),麦氏家族开办了私立始兴女子学堂、乡里刘铁香创办了撷秀女子学堂,另外还有宝卿女塾、白莲池女校等私塾,均设立了绘画、刺绣、剪纸等女红课程。

  最初,剪纸创作仅限于艺人为满足各自生活所需,但剪纸手艺易学难精,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不少乡民更乐于从剪纸高手处购买精美的剪纸制品。因此,很多剪功出众的艺人会以剪纸谋生。清末民初,新市的蓝田街、永宁的大华、基咀等一带有很多出售剪纸制品的纸料铺,兴盛时有数十档,成行成市,十分繁华。

  永宁基咀钟氏家族的剪纸世代传承,为帮补家计,钟家的妇女们也会剪纸出售。钟国坚的高祖母刘氏、曾祖母张亚欢、祖母萧婵玉、母亲方玉珠都是坊间著名的剪纸高手,尤其擅长各种团花、“囍”字的剪作。钟家的“龙凤鸳鸯双喜”精巧细致,远近闻名,慕名购买者络绎不绝。到了钟国坚这一代,方玉珠见儿子在剪纸上颇有兴趣和天赋,于是打破传统,把手艺传授给儿子。钟国坚于是把这份爱好一直坚持了40年,期间不断学习、创新,被当地人称为“剪纸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