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渊源-白口莲山歌-传统音乐-项目资源库-
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资源库 >> 传统音乐 >> 白口莲山歌 >> 历史渊源
民间文学 传统音乐 传统舞蹈 传统戏剧 曲艺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传统美术 传统技艺 传统医药 民俗
【白口莲山歌】- 历史渊源

      白口莲山歌是五桂山客家山歌中的一个歌种。在中山五桂山地区流传广泛。

      白口莲山歌产生于五桂山与沙田地区相邻的地方。五桂山是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客家是汉民族的一支民系,原居住在黄河流域。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独特的群体,并保留着统一的语言和文化。客家历史上有六过次大规模的迁徙而散布在华南地区乃至世界各地,嘉应州(梅州)客家人分两次大规模迁徙至香山,第一次是明末清初,第二次是在清咸丰末年到同治年间,当时平原地区已为本地人所有,客家人只有选择五桂山区垦荒狩猎,繁衍生息。

 


五桂山风景。


      白口莲的产生,在于五桂山与沙田地区相邻的地方。据北宋乐史《太平环宇记》、《广东志》记载:香山的远古有“疍家”和“畲族”两种土人,所讲语言有“疍家话”和“客家话”,由此可见,中山远古土人语系只有两种:粤语和客家话。而随着历史的变迁,生活接触的时间长了,作为民俗的同性化和传承性等各方面的影响而产生了白口莲山歌。

      明代嘉靖年间出版的《广东通志》“风俗篇”曾经这样记述过当年客家人唱白口莲山歌的情景:“畎亩之民山歌野唱亦悠然有自得之趣。”

      据考证,白口莲山歌的出现与客家人与疍家人的通婚很有关系。原本,客家人与沙田人因为土地、用水等问题有纷争而不相往来,但是,有一年,当地客家村的一位男青年出海捕鱼,在回村途中不慎被蛇咬伤而晕倒在田基上,一位沙田地区的疍家妹从田里归来见状动了怜悯之心,将男青年背回家,让其当蛇医的父亲治疗,受伤的客家男青年经过蛇医父女的悉心治疗后痊愈,客家男青年对疍家妹产生了爱慕之情,其时,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多以对歌的形式进行,但是,男青年唱的客家山歌疍家妹听不懂,后来,男青年和疍家妹就用客家白话、咸水歌调唱山歌,这种山歌,当地居民就叫白口莲山歌。

      白口莲山歌形式有叹情、唱情、唱花、采茶调、顺口溜。其歌词的内容举凡天文地理、历史人文、自然现象、喜怒哀乐、爱情表白等,均可列入。在五桂山区,白口莲山歌流传广泛,人们上山劳作或是休憩期间,都有唱白口莲山歌的习惯,每到月朗之夜,五桂山的村民更是自发组织山歌对唱大会,每当歌声响起,村边山头都挤满对歌之人。一个村落的人与另外一个村落的人对唱,整个晚上,歌声此起彼落,环绕山间田园,直到尽兴方休。许多青年男女,从唱歌到了解而结为终身伴侣。 解放后,白口莲山歌得到传承,歌词除了保留原有的内容外,更加入了新生活的素材,使之更有生命力。1992年,五桂山村民刘永荣、万润好演唱的白口莲山歌,曾被收录在《中山民歌》CD碟里,在世界中山乡亲恳亲大会上赠给海外侨胞,深受海外侨胞欢迎。

传承人
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