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渊源-沙溪四月八-民俗-项目资源库-
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资源库 >> 民俗 >> 沙溪四月八 >> 历史渊源
民间文学 传统音乐 传统舞蹈 传统戏剧 曲艺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传统美术 传统技艺 传统医药 民俗
【沙溪四月八】- 历史渊源

      在中山的沙溪镇圣狮村和象角村等隆都地区,每年四月初八,都有大型的民间艺术出巡,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香山县志》第三卷风俗篇中,就已有过有关沙溪四月初八习俗的记载:“四月八日僧家浴佛,里社祭神于庙,日转龙头,是日里,人奉祠,锣鼓旗帜歌唱过城市,日迎神,家以钱米施之,或装为神龙,歌舞数日而罢……”

      位于沙溪镇的圣狮象角一带,历史上曾经是汪洋大海的一个小岛屿,现在,狮山等多处还有明显的古代海蚀遗址印记。在宋朝开村后,阮、彭、林、陈四大姓氏的家族择此定居。由于面临大海,古时的圣狮象角村民很多都是以捕鱼为生。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使村民对龙图腾特别崇拜,从而形成了圣狮象角村农历四月初八具有强烈珠江三角洲水乡特色的民俗活动。

      “隆都四月八”大型民间艺术巡游活动起源于明朝。一次,村民在撒网捕鱼的时候,网上了一块用木头雕刻的神像,捕鱼的村民将神像扔开后,神像几次随着漩涡漂回到船边,捕鱼的村民将神像捞起来,在神像的底座发现写有“南海广利洪圣龙王”字样,捕鱼的村民不敢怠慢,将神像拭干后用布袋带回村中,去到如今村中大王庙附近的位置,神像从布袋里掉了下来,捕鱼的村民认定“洪圣龙王”喜欢在这个地方安家,于是就在村中发动盖起了大王庙供奉起这尊“南海广利洪圣龙王”神像,而大王庙也成为了圣狮象角及周边一带村民礼顶膜拜的地方,终年香火鼎盛……

      明末清初,沙溪的圣狮、象角一带发生瘟疫,很多村民都病倒了,当年缺医少药,人们将健康寄托于洪圣庙,一番问卜之后,洪圣王将舞龙消灾的意旨告之村民,于是,圣狮村就派人到当时中国四大古镇之一的佛山去买龙。当他们在一间扎作店看到一个栩栩如生的龙头后,就想买下来,谁知扎作的师傅不肯卖,说这龙头已经有人订了。圣狮村民驱赶瘟疫心切,就允诺出高价钱先将这条龙头下来,让扎作师傅另扎一个龙头给那预订的人。谁知那扎龙师傅说:不行,那是香山的洪圣王预订给他的村民的。圣狮村民一听:这不就是我们圣狮村大王庙里供奉的洪圣王吗?对扎作师傅说明了原由后,一条庞大的金龙终于买回圣狮村了。龙买回来后,发动村中的健壮男丁全体出动舞龙。舞龙这一天,正好是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村民将金龙放在大王庙进行一番拜祭后,为金龙点了睛。然后,沿着圣狮村、象角村一带的大街小巷热闹舞动,当金龙舞过时,家家户户都烧炮竹迎接,浓浓的炮竹硫磺硝烟将村中的每个角落都熏遍了,圣狮象角一带的瘟疫就消失了,村民恢复了健康。村民认定了这是洪圣王的神灵在保佑,从此在每年的四月初八都举行一次舞龙活动。

 


村中长老为参与巡游的醒狮点睛。

 

      自从明末清初开始了在每年四月初八都举行盛大游龙活动之后,圣狮村的彭述等扎作艺人,先后扎作了金龙、银龙等,每年四月初八那天,圣狮舞金龙,象角舞银龙。四月初八出巡之前的一天,金龙银龙都首先聚集到圣狮来,上午游遍圣狮村,下午游遍象角村,这种“合作”,历百年而不变。

 


金龙银龙是隆都四月八出巡的主角之一。

 

      沙溪的四月初八的民间艺术活动还有其强烈的“实用”功能,它的确能够驱除瘟疫:明末发生瘟疫,圣狮村舞龙舞凤,村民家家户户烧炮竹迎接,炮竹的硫磺味在村中弥漫,将瘟疫赶走,村民恢复了健康;到了2003年“非典”肆虐,社会上很多大型的聚集活动都取消,但圣狮村的“四月八”活动依然按时进行,浓浓的硫磺味将圣狮村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洗街”,村民个个强身健体,生活安定。

      在“隆都四月八”举行大型的民间艺术巡游当天,当地的百姓还有吃栾茜饼的习俗。这是一种流行于中山地区的传统民俗食品。在明末清初,中山发生过一场大瘟疫,很多百姓都病倒了,龙王派来青蛇给人间送来栾茜祛除瘟疫,但不知明里的村民将青龙砍成三段扔回海里。龙王感动于青蛇的慈悲,将青蛇变为龙。而当地村民知道龙的来历之后,用木头雕刻成龙头、龙身和龙尾供奉于庙宇中,每年四月初八浴佛节当天拿出来洗净拜祭,然而转龙头,也即是舞龙头,同时,还用栾栖叶磨汁做饼,达到祛除病魔的功效。

      每年圣狮村举行庞大的四月初八巡游活动,需要一定的费用支出,而这项活动从诞生之日起就得到村民的支持。早年村民自觉捐出谷饷等做经费,到了现代,经济条件了,村民就按自己的能力捐出款项,而在圣狮村设厂的中外企业,也对这项民间活动十分支持,每年都捐出大笔资金予以支持。为此,圣狮村还成立了慈善福利基金会对所有捐款进行管理,除了活动之外,如有剩余,则要划归村中的学校支持教育,福荫子孙后代,或是办好老人福利,并且,每次出巡都将捐献者的名字及金额写在大大的牌匾上参与巡游,使捐献者有一种为家乡出力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