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咸水歌是我市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使其得以进一步传承发展,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4月14至22日举办了”2016年中山市咸水歌演唱、创作培训班”, 聘请了对中山咸水歌具有丰富创作和实践经验的专家陈锦昌老师主讲。本次培训在北、南、东三个片区分别设点开展为期两天的学习,17个镇区共七十余名民间歌手、词曲作者、音乐教师及民歌协会骨干参加了培训。
培训期间,学员们学习热情高涨,每天早上无论远近都会提前到达课室。课堂上,学员们专心致志地聚焦在陈锦昌老师身上,有不理解之处当即提出,并积极踊跃地试唱,每句歌词、每个唱腔,都不厌其烦地跟着唱到熟练为止。即使休息时间,学员们也不错过学习交流的机会,坐在一起练习、互相请教、即兴对唱,课室里的歌声不绝于耳。学员们还拿出手机,将陈老师的唱腔录下以便课后练习。
陈锦昌老师在课上特别强调了咸水歌传承人和工作者的责任感,这种责任不仅仅是自己做好传承和保护的工作,还有力所能及的宣传,让新老中山人都能充分感受到中山咸水歌的魅力,加深文化认同感。陈老师还指出,要让咸水歌演唱更上台阶、更具观赏性,同时让群众对咸水歌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曲种多样、唱腔多元化。因此在培训中,陈老师教唱了高堂歌、传统咸水歌、大罾歌、担伞调等多个曲种,带领学员们学习了不同唱腔,并练习将不同唱腔糅合演唱。
课程结束后,学员们和陈锦昌老师都对培训效果给予高度评价,相信本次培训会将中山咸水歌的演唱和创作水平拉上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