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分别在坦洲镇裕洲小学举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山咸水歌传承基地挂牌仪式、在黄圃镇培红小学举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圃飘色传承基地挂牌仪式,为我市再添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图为裕洲小学的小歌手在揭牌仪式上演唱咸水歌。
中山咸水歌是诞生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传统音乐,历史悠久,音韵独特,流传广泛,是岭南音乐的重要元素。2005年,中山咸水歌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使咸水歌在青少年一代中得到传承,从2008年开始,市非遗保护中心分别在东升镇胜龙小学、坦洲镇新合小学、横栏镇中心小学、民众镇新平小学、东凤镇东罟小学等咸水歌流传广泛的镇区小学设立了咸水歌传承基地,通过补贴传承经费邀请传承人进校园教唱咸水歌、培训学校教师创作咸水歌、扶持开展校园咸水歌活动等方法,使咸水歌在青少年学生中得到广泛传唱,从而使咸水歌的传承后继有人。今次挂牌建立咸水歌传承基地的坦洲镇裕洲小学,地处坦洲镇最南端的大涌门地带,所在地区的百姓大多是渔民或农民,他们祖祖辈辈爱唱咸水歌,他们的子弟长期耳濡目染受到咸水歌的熏陶,对咸水歌十分热爱。裕洲小学也将咸水歌作为校园文化来开展,学校的咸水歌表演队伍曾经参加过省市比赛获得不俗的成绩。咸水歌传承基地的建立,将进一步促进这所水乡小学开展咸水歌传承工作。
黄圃飘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黄圃镇一项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素以色芯细小、飘逸灵动而闻名,深受群众欢迎,于2007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黄圃镇大力开展黄圃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并在黄圃镇培红小学设立飘色馆,收藏了大批具有艺术价值的色梗、色柜、服装等历史资料,向小学生免费开放展览,使黄圃镇的年青一代了解和认识黄圃飘色的历史文化。为了使黄圃飘色更好地在青少年学生中得以传承,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在黄圃镇培红小学设立黄圃飘色传承基地,通过邀请传承人到学校授课等形式,加深青少年对黄圃飘色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的认识,并通过扮演色芯、色脚、制作服装和绘画飘色等活动,使黄圃飘色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有关领导和老师、学生代表在培红小学黄圃飘色传承基地揭牌仪式上合影。
我市从2008年开始率先在全省建立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诞生地或相对集中区域的学校或社区进行实地考察和评估,然后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的选址,通过制定传承计划、给予经费补贴、邀请传承人开展传授等方式,有效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中的传承。至目前为止,中山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达到15个。